《语言引论》读书笔记 | 第一章 语言是什么?

发布于 11 天前  1 次阅读


1 语言知识

如果你掌握一种语言,你就会说这种语言,并且掌握这种语言的其他人也能听懂你的话。这意味着你有能力发出表达一定意义的音,有能力理解或解释别人所发的音。失聪人群的手语,除了表达的形态有所不同,它们与口语是等价的。

几乎每个人都掌握一种语言。进行会话需要深刻的知识,只是通常说话者对这种知识没有意识。

1.1 语音系统的知识

掌握一种语言,其中一个方面就是知道这种语言哪些音(或手势)有,哪些没有。

掌握一种语言的语音系统不仅仅是知道它的语音总表,还包括知道哪些音在词首,哪些音在词尾,哪些音前后相继。

1.2 词的知识

掌握一种语言还意味着知道特定的语音序列表达特定的概念或意义(meaning)。

1.2.1 形式和意义之间的任意关系

如果你不懂一种语言,那么你对那种语言里的词和句子就基本上不知所云,因为语音和其所表达的意义之间的联系在很大程度上是任意的(arbitrary)。同样的概念在不同语言中可能会用不同的语音来表达。只有词所属的语言能赋予词的语音以意义。

词的形式(form)与意义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手语的手势也一样。许多手势最初就和哑剧一样,形式和意义之间的关系并非任意。就像词的发音变化一样,这种手势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可能发生变化,变得约定俗成(conventional)。

语言中也有语音象征(sound symbolism),即词的发音暗示其意义。大多数语言都有拟声词(onomatopoeia),这些词本是模仿它们所指的东西或动作的声音。但拟声词的发音也是因语言而异,反映其所属语言的特定语音系统。有时特定的语音序列似乎与一个特定的概念相联系(例如英语中有许多以 gl 开头的词与视觉有关),但这在任何语言中都只是一小部分。

1.3 语言知识的创造性

语言知识能使你将语音组成词,将词组成短语,将短语造成句子。而句子的数量是无限的。掌握一种语言,就是能说出过去从没说过的句子,能听懂过去从未听过的句子。这一能力称为语言运用的创造性(creativity of language)的一部分。

语言的创造性驳斥了 20 世纪前半叶的行为主义语言观,后者认为语言是一套对刺激作出的反应,通过学习获得。

所有的人类语言都允许造出无限长的句子,创造性是人类语言的一个普遍属性。

1.4 句与非句的知识

一种语言中并非所有词串都能构成合式的(well-formed)句子。哪些词串是合式的句子,哪些不是,取决于我们有关这种语言的知识。语言知识还包括构造句子以及对句子做出判断所遵循的规则(rules of syntax)。这些规则在长度和数量上必须是有限的,又必须能使我们构造和理解无限多的新句子。

因此,语言是由全部的语音、词汇和无限多的可能句子组成的。掌握一门语言,就是掌握语言的语音、词汇以及它们的组合规则。

2 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

拥有造句所必需的知识和如何应用这一知识是有区别的。这一区别存在于以下二者之间:一是我们所掌握的知识,即我们的语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二是我们如何将这种知识用于实际的言语产出与理解,即我们的语言运用(linguistic performance)。

会说任何一种语言的人都具有理解和产生具有任意长度的句子的知识。然而,出于生理和心理原因,形容词、副词、从句等的数目会受到限制。

我们说话总希望传递一些信息。在言语产生的某个阶段,我们必须将思想组成词串。有时候传递的信息会发生曲解。我们还可能会结结巴巴,停下不说,或者发生口误(slip of the tongue)。

语言知识不是一种自觉的知识。我们有说话、理解、判断句子是否合乎语法的能力,说明我们有关于自己语言规则的知识。这种知识是一个复杂的认知系统。

3 语法是什么?

3.1 描写语法

我们所说的语法,包括说话者关于自己语言中的语言单位及其规则的知识——把语音组合成词的规则(称为音系,phonology),构词规则(称为形态,morphology),将词组合成短语、短语组合成句子的规则(称为句法,syntax),以及指派语义的规则(称为语义,semantics)。语法连同列出了语言中所有词的心理词典共同体现了我们的语言能力。

能说某种语言的人都掌握了这种语言的语法。当语言学家想要描写一种语言时,他们描写的是说这种语言的人头脑中存在的该语言的规则。不同的说话者之间总会在存在差异,但必定有着某些共享的知识,也就是语法的共同部分,这使得人们有可能用语言来进行交流。如果语言学家描写的是一个关于说话者语言能力的真实模型,这样的模型就叫做描写语法(descriptive grammar)。

语言学家对“语法”一词有两种用法:一是指说话者头脑中的心理语法(mental grammar),二是指语言学家研究的这种内在语法的模型或描写。之后的内容不再区分这两层含义。

在之后的内容中,如果我们说某个句子合乎语法(grammatical),是指它符合语言学家所描述的心理语法的规则;如果我们说某个句子不合语法(ungrammatical),是说它在某个方面偏离了这些规则。从语言学的意义上,没有一种语言或语言变体(称为方言,dialect)比其他语言或语言变体更优越。

3.2 规定语法

“纯语主义者”坚信一种语言的某些说法要优于另一些说法,存在所有受过教育的人说话和写作都必须遵循的“正确”形式,而语言演变是一种堕落。他们希望规定而不是描写语法规则,这就使得人们开始编撰规定语法(prescriptive grammar)。规定语法的目标不是描写人们所知道的规则,而是告诉人们应该遵循什么规则。

社会中特定群体的语法或语言用法,可能会因为社会或政治原因而居于主导地位,但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它们和其他语法或语言用法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优势方言(prestige dialect,有权势的人通常所说的、被规定语法学家视为正确的方言)和标准方言(standard)的语法并不高人一等。

以上内容是针对口语而言。文字不仅仅是通过简单接触说这种语言的人而自然习得的,而是必须通过教学才能掌握。在语法、用法和文体上,文字要遵循某些口语不需要遵循的规范性规则,而且很少受方言变体的影响。

3.3 教学语法

教学语法(teaching grammar)是用来学习另一种语言或方言的。教学语法明确说明语言规则,列出单词及其读音,为学习一种新的语言或方言提供帮助。

教学语法假定学生已经掌握一种语言,并将目标语的语法与学生母语的语法进行比较。单词的意义在释义词(gloss)中给出,即给出学生母语中与之对应的词;目标语中学生母语所没有的发音,通常参照学生已知的语音描写;将词组成合乎语法的句子的规则,也需要参照学生母语的知识。

4 语言共相

有些特定语言的规则构成这些语言的个别语法的一部分,而有的规则却在一切语言中都成立。代表了所有语言普遍属性的这些规则,构成普遍语法(Universal Grammar,UG)。通过普遍语法,我们可以窥探人脑在这个认知领域的运作机理。

UG 的规则提供了一切语言都要遵循的基本蓝图。这套蓝图详细说明了这部语法具有哪些构造成分,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这些成分的不同规则又是如何建立、如何相互作用的,等等。探索 UG 的属性是语言学理论(linguistic theory)的一个主要目的。在这项事业中,对多种语言进行比较研究的重要性特别突出。

4.1 语法的发展

语言学理论不仅要描写成人说话者关于自己语言的知识,而且要解释这一知识是怎么习得的。

所有正常的儿童都能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习得语言。儿童可以习得任何一种他们所接触到的语言。尽管这些语言都各有其独特性,儿童用来学习的方法都大体一致。经过短短的几年,儿童就能掌握语言中复杂的语法结构,并习得一个规模相当可观的词库(lexicon)。

儿童语言习得的成功,以及语言习得过程的一致性,都表明语言发展有着一个实体性的天赋机制,语言的普遍属性是他们生理禀赋的一部分。语言理论旨在揭示刻画所有人类语言共性的原理,并且展示使得语言习得成为可能的天赋语言机制。

4.2 手语:语言天赋机制的证据

因为失聪儿童无法听到言语的声音,他们无法像正常儿童那样习得口语。但是,接触到手语的失聪儿童学会手语所经历的各个阶段,和正常儿童学会口语经历的阶段有平行关系。语言习得和使用并不依赖于发音和听音的能力,而是依赖一种由生物机制所决定的、抽象程度高得多的认知能力,这种观点能够解释口语和手语之间的相似。

4.2.1 美国手语

美国聋人使用的主要语言是美国手语(American Sign Language,ASL)。就像所有的语言一样,ASL 也有一套自己的语法:一套手势系统,一套形态、句法和语义规则,以及使用者头脑中的手势词库。

有时,手语使用者需要表达的一个词或概念没有相应的手势。针对这种情况,ASL 提供了一系列手形和动作,用来代表英语字母,使得所有这样的词和概念都能通过手指拼写表达。不过,手势符号的产生不同于用手指拼写的单词,前者不能作为一个序列分解为若干独立的手部构型,而是一个连续的整体。

5 动物“语言”

如果语言只被看作是一种信息传递系统,许多物种都能传递信息。问题是,其他物种使用的信递系统是不是和人类的语言一样,不需要清楚详细的教学儿童也能自行习得,并且能够创造性的使用,而不是仅仅对内外的刺激作出反应。

5.1 “会说话的”鹦鹉

手语证明了语音并非语言的一个必要方面。反过来,动物模仿人类说话并不意味着它们有语言。

语言是一个将语音或手势与意义联系起来的系统。鹦鹉能够重复它们听到的人类语言的词或短语,但它们的叫声不传递任何意义。会说话的鸟不会将它们所模仿的音切分成离散的单位。而一切人类语言的一个特征就是语音或手势单位的离散性,这些单位可按顺序排列并重新排列,可组合也可拆散。

一些情况下,动物可以学习把某些语音和意义联系起来,但这些能力不能和儿童习得人类语言的复杂语法的能力相提并论。

5.2 鸟类和蜜蜂

大部分动物拥有某种“发送信号”的信递系统。鸟类通过鸟叫(birdcall,由一个或多个短音符组成)和鸟语(bird song,具有较复杂的音符模式)来传递信息,但无法证明鸟语具有内部结构,也无法将它们切分出有意义的部分。鸟叫和鸟语所能传递的信息种类是有限的,且这些信息是受刺激控制的。

蜜蜂可以通过舞蹈传递信息。搜寻食物的工蜂能够回到蜂巢,在蜂巢的立面上跳舞来报告食物的方位和质量。蜜蜂的舞蹈能像人类语言一样传递无限多的不同信息,但只能表达食物源这一种主题,缺乏创造性。

笛卡尔指出人类使用语言并不像动物所发出的声音或动作那样,只是对外部甚至内部刺激的反应。

认为动物用来传递信息的系统与人类语言有质的区别,并不就是主张人类的优越性。人类的语言能力根植于人脑,就像其他物种的信递系统取决于它们的生物结构。

6 语言和思维

认为语言结构影响说这种语言的人对周围世界的感知这一观点,被称为萨丕尔-沃尔夫假说(Sapir-Whorf hypothesis)。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最强的形式称为语言决定论(linguistic determinism),它认为我们所说的语言决定我们对世界的感知和思考。比较温和的一个形式是语言相对论(linguistic relativism),认为不同的语言对不同的范畴编码,因此说不同语言的人对世界的思考有不同的方式。

语言决定论是错误的,人们的思维和感知并不是由他们语言中的词汇和结构所决定的。如果说话者无法思考某个事物,是因为自己语言里没有表达这一事物的具体的词,那么烦依旧是不可能的,学习第二语言也无法办到。

但一些证据支持弱式的语言相对论。如果一种语言没有表示红色的词,那么这一语言的说话者会比较难以辨认红色的物体。也就是说,有了一个标签,储存和提取记忆中的信息会比较容易。此外,语法上的性会影响说话者对事物的思考,对性加以区别的语言的使用者把事物看成具有性别的。政治正确的语言也反映了语言影响思维的观点。

现今的研究表明,语言并不决定我们如何感知和思考周围的世界;未来的研究可能揭示,语言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人类认知的其他方面,比如记忆和范畴化。

7 我们对语言的了解

  • 凡是有人类生存的地方就有语言。
  • “未开化”的语言是不存在的——所有语言都同样复杂,都同样能表达任何观念。任何语言的词汇都可以扩大,增加表达新概念的新词。
  • 所有语言都随时间而演变。
  • 口语的语音和意义、手语的手势和意义之间的联系,大体上是任意的。
  • 所有人类语言都利用数量有限的离散语音或手势,把他们组合成有意义的成分或词,再把成分或词组合成无限多的可能句子。
  • 所有语法都包含一套类似的规则,用来构词造句。
  • 所有有声语言都包括离散的音段,如 p、n 或 a,它们都能用数量有限的语音属性或特征来界定。每一种有声语言都有一组元音和一组辅音。
  • 所有语言都有相似的语法范畴(如名词、动词)。
  • 所有语言都有普遍的语义特征,如衍推(从一个句子推断另一句子的真值)。
  • 所有语言都有特定的方式来表示否定、提问、命令,表示过去或将来,等等。
  • 会说任何一种语言的人都有能力造出和理解无限多的句子。
  • 人类习得、掌握和使用语言的能力是一种基于生物机制的能力,它根植于人脑的结构,通过不同的形式(如口语和手语)得以表达。
  • 任何正常的儿童,无论出生在何地,属于哪一种族,具有何种地理、社会和经济背景,都能学会一种所接触到的语言。